尊龙凯时疫情期间,文运动在周口日报社为参与抗疫宣传报道的记者做刀削面。(资料图)
冬日的傍晚,寒风吹过,枯叶随风飘落。中心城区交通大道上,华灯初上,车流如潮水。
在这条熙熙攘攘的街道上,有一家面馆,29年来不仅为深夜里奔波的人们提供温暖餐食,还有着一个又一个温情故事。
记者走进这家香气四溢的面馆,不大的店面里八九张长桌错落有致摆放,顾客正在大快朵颐。
“你好,这是你点的一碗招牌刀削面和两碗不放豆芽的炒刀削面。”端着托盘给顾客上面的便是面馆老板文运动。
“这碗面,我做了将近30年,最早从一辆小推车做起,后来在八一大道上开了一间小门店,再后来到交通大道上开新店,变换的是小店的位置,不变的是刀削面的口味和品质。”文运动向记者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家排行老大的文运动高中毕业后进入周口地区阀门厂工作,每月一百多元的工资虽然不高,也能维持生计和补贴家用。
后来,文运动组建了家庭,平淡的日子夫妻俩过得有滋有味。随着阀门厂效益的下滑,文运动第一次感受到生活的压力。“我要用自己的双手为家庭撑起一片天。”文运动说,从那时起,他便有了推起一辆小车闯出一条致富路的想法。
“早些年,为养家糊口,爷爷推着小车走街串巷卖刀削面,养活了父辈们,相信靠卖刀削面我也能养活家庭。”文运动说,1994年冬天的一个傍晚,夫妻俩推着小车支起了小摊,并从那时候起养成了夜间营业的习惯,这一干就是29年。
在文运动的面馆里,墙上挂着的“诚孝赢天下”一行字格外醒目。在记者的追问下,文运动讲述了藏在字里行间的温情故事。
2007年年底的一天,文运动送走一波顾客后已是凌晨3点多了,他像往常一样在店里核算当天的营业额。一会儿,门口一个颤颤巍巍的身影引起文运动的注意。他下意识地看去,只见一位衣服破烂的老人从店门口踉踉跄跄地走过。“这么晚了,老人独自出现在大街上不免让人心生怜悯。来不及多想,我立即起身上前把她搀扶进店里。”文运动说。
老人坐下后,文运动让员工端来一杯热茶,自己赶忙做了一碗面给老人。老人连声道谢,泪水止不住。据文运动了解,老人家住淮阳,老伴去世,两个儿子不愿意赡养她,只能四处流浪。
“饭后,老人极力拒绝送她回家,一个人离开了。没能挽留住她,这是我一辈子的遗憾。”文运动说,就是这样的一次经历,让他体会到了孝道的分量和生活的不易,也为他日后热心公益事业埋下了种子。
2018年,当得知周口市成立啄木鸟志愿者服务工作委员会的消息后,文运动便报名参加,成为一名志愿者。此后,他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华民族“重义守信、崇德向善”的传统美德。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周口日报社记者在这场同疫情较量的战斗中不畏艰险,奔赴抗疫一线,积极宣传疫情防控政策,用最权威的报道回应群众关切。2月21日,文运动将炉灶搬到周口日报社,为参与抗疫宣传报道的记者做刀削面,用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爱心和力量。
随后的岁月里,文运动的生意越做越好,参与的公益活动也越来越多,清理河道垃圾、爱心送考、助力疫情防控尊龙凯时、慰问困难家庭、参加防汛救灾等,只要有需要,每次他都义无反顾。
“爱心是做好事业的根本,这碗面让我小有成就,现在我得尽我所能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文运动说。
“从我记事起,爸妈就推着小车卖面,这碗面占据了我的整个童年时光。”儿子文豪说,小时候,父母经营生意尊龙凯时,没有时间陪伴他和妹妹,这让他一度很讨厌刀削面。长大后,他发现很多到店里吃面的顾客不仅在意面的味道,更多的是对这碗面的回忆,这让他坚定了把这碗面传承下去的信心。
受父亲的影响,文豪不仅学会了做刀削面,还继续父亲的善举。“我们店门前一直设有‘爱心枣茶’供应点。这两年高考期间,我和儿子还把‘爱心枣茶’供应点搬到了文昌中学门口。为了保证按时供应,凌晨4点他就开始熬茶了,让我感到非常欣慰。”文运动说。
“良材源于良心,良品来自良材。一生只为一碗面,只要用心去做,顾客是会感受到的。”这是文运动的信念。
“我经常在这里吃面,他家的刀削面特别好吃尊龙凯时,现在我还经常带着闺女和儿子一起来吃。”顾客阮美丽向记者介绍。从他们一家人脸上的笑容中,记者找到了这碗面烙印在时光里的答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