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说到大庆美食,餐饮老店,很多人会推举“白家包子”。店不大,开在楼区,丈夫揉面,妻子拌馅,包子铺一开就是29年。
大家只知道包子好吃,但很少有人知道“包子哥”的故事。57岁的“包子哥”,名叫白景海,13岁挎着一小筐菜苗换鸡蛋,夏卖水果冬卖煤,成了小村致富带头人。结婚两个月,为奔好前程独闯大庆,装砂石、建房子,靠蒸包子养活一家人,他的故事是很多创业者的缩影。
“中,还是三鲜馅包子一碗粥呗,明早你来就中,大哥准保让你吃上热包子……”
11月20日17时许,记者来到东风新村4-9号楼时,白景海夫妇刚送走顾客,在屋里忙着准备第二天的食材。
“我老家在克山农村,姊妹5人,我排行老三。我妈是跟着老辈人闯关东来到克山。虽说生活在农村,可她思想活泛,白天去生产队干活,晚上回来做手工。那时候管得严,不太同意个人经商,可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我妈只能偷摸卖点东西。我13岁就不念书了,想去生产队干活,可人家嫌我又瘦又小不给算工分,我妈就弄些菜苗,让我挎着一小筐菜苗走村串巷换鸡蛋,1个鸡蛋换4棵菜苗,再把鸡蛋卖钱。”
尝到甜头后,白景海转变思路专心做生意,嘴甜、腿勤,夏天卖水果,冬天卖燃煤,后来买卖牛羊等牲畜,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好多村民都跟着他学做买卖。
聪慧能干,踏实本分,白景海成了十里八村的“名人”,上门提亲的媒婆,都快要踏破门槛了,家里的日子也逐步好了起来。
白景海说:“那时候,哪有车啊,我算是第一个买自行车的人,去城里上货几十里路也骑自行车。我是个卖货郎,出门时装满货,回来时又装满了杂粮、家禽,一卖一收钱就赚了。我还会杀猪,有一次杀完猪我用自行车驮着四处卖,回到家已经是半夜。”
1988年9月,22岁的白景海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小家,他的想法也多了。他想进城,想挣大钱,婚后两个月,他背个小包直奔大庆。
“当时我妈有个姐妹在大庆,我又听说大庆产石油,就思索来看看。当时的计划是,如果大庆不行就去海南,我先站稳脚,再回去接家人。来到大庆,我都惊呆了,到处是抽油机尊龙凯时官方网站,纸箱、废铁到处是,就算是捡破烂都能发家。我在萨尔图一处货场干活,负责装卸砂石,我体格好力气大,第一个月挣了2000多元,相当于在农村一年的收入。我发觉,大庆遍地是商机,我决定扎根大庆。”
白天去货场干活,晚上捡石头垒房子,小平房建好后,妻子马庆英也来到了大庆。他卸砂石,妻子卖冰棍,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儿子和女儿继续出生后,家里的开销大了,白景海手里也有了一定的积攒,但他仍旧不满足,起早贪黑干活,就想让家人早点住楼房。
“了6年装卸工,长期超负荷工作,腰疼腿痛浑身是毛病,我有点干不动了。1994年时,我姐在市场卖早餐,就建议我试试。那时候,市场不多,卖早餐的也少。我一考察,这事能行,花3000元买个板房,在现在的义耕附近卖早餐,只有包子尊龙凯时官方网站、大碴粥、咸鸭蛋这几样……”
谈起往事,白景海感慨地说尊龙凯时官方网站,刚创业时确实难,处处碰壁,啥都是摸索着来,但只要咬牙坚持住都能挣到钱。
早餐干了一年多,相关部门整治小板房,白景海只能重新找地方,先是在东风新村七区摆摊,后来又到一区。考虑到孩子上学等因素,夫妻俩最终挑选在东风新村三区和四区附近摆摊,而且只卖包子。皮薄馅大,现蒸现卖,1元钱3个,因为姓白,“白家包子”的名字逐步被叫开了。
名气大了,销量也多了,腰包也鼓了。几年以后,白景海攒够了钱,在东风新村4-9号楼买了楼房,开起了包子铺,并取名“白家包子”。
“咱家包子好吃,主要是面好、料足,头一天先和面,第二天凌晨2点起床绞肉拌馅,3点淘米熬粥,5点起锅蒸包子,一直忙到下午1点,一天得用两袋面。顾客走后,先收拾再吃饭,抓紧时间睡觉,还得抽空去市场采购、备料……”
白景海说,从开包子铺开始,29年来,一直是他揉面,妻子负责拌馅,馅料是包子好吃的关键。
11月21日7时许,记者再次来到包子铺时,长条桌两侧坐满了人,顾客们排起长队,白景海夫妇在厨房里忙碌着。
“比小笼包大,比大包子小,0.75元一个,咬上一口全是馅,特别好吃。”市民刘女士说。
如今,不光市民爱吃,外地游客也爱吃,北京、上海的人常年邮寄。为方便大家,前不久,白景海还注册了抖音账号,名字叫“新村三区白家包子铺”。白景海表示,不扩店、不换地,夫妻俩要守着小店,蒸好吃的包子给大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