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日前,和府捞面发布了一封名为“年中致和府家人的一封信”的内部信,信中表示,2023年上半年集团收入、新店数量均创出历史新高,单月营收连续上升,单日峰值连续刷新,三四线城市新店表现突出。同时还表示,集团财务指标稳健提升,半年实现扭亏为盈,保持了充足现金储备和盈余,可为下半年的发展保驾护航。此前,其创始人李学林还曾公开表示,和府捞面今年四五月的表现比一季度还要好尊龙凯时官方网站,从整个行业来看,这个表现是逆周期的。为此,记者试图联系和府捞面咨询相关数据,未获回应。
不过,不久前的7月22日,绝味食品在回复上交所问询函时提到了和府捞面的经营情况,公告显示,江苏和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2020至2022年的营收分别为11.07亿元、 17.32亿元、14.5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6亿元、-2.11亿元、-2.99亿元。对此尊龙凯时官方网站,绝味食品表示,近三年亏损主要系一方面该企业仍处于扩张期,为占领市场份额加大了营销费用支出;另一方面,近年来受各地管控影响,物流及原材料成本大幅增加。有餐饮界人士认为,和府捞面三年亏损超 7亿,要想在半年内扭亏为盈难度还是很大的,“整个餐饮业上半年同比增长也仅为21.4%。”
作为“元老级”的新中式面馆,和府捞面从诞生起便很擅长“讲故事”,也因此成为资本市场的“当红明星”。公开资料显示,和府捞面于2012年在南通成立,主打“休闲快餐”的品牌理念,以“书房里的养生面”为特色,在兰州拉面还只是街边小店的年代,和府捞面便开辟了新中式面馆这一餐饮新赛道,并一跃成为这一细分领域的领头羊。其更是公开表示,要以颠覆行业的打法在中式餐饮市场独树一帜,成为餐饮行业特立独行的“前行者”。
进入2023年尊龙凯时官方网站,和府捞面表示,要夯实数智化、标准化建设,领跑中式餐饮发展。其相关负责人称,和府捞面围绕着一碗面从食材、制作到端上餐桌的全过程,开发了能耗系统、温控系统、效期系统、溯源系统等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动态数据管理,构建起了一张高效节能、绿色安全的“数字标准管理网”。同时,和府捞面方面也表示,未来将深耕高铁、机场商业圈,借助交通枢纽加速扩张。
在美丽的故事包裹下,和府捞面一跃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10年时间先后完成13轮融资,创造行业融资纪录。最近的一次发生在7月初,据企查查数据,和府捞面完成E轮及以后融资,领头机构为 CMC资本,跟投机构包含腾讯投资,融资金额8亿元人民币。有趣的是,2022年年初,有传闻称和府捞面计划赴境外上市,一时间引得资本闻风而动,但是时至今日仍无上市下文。
“和府捞面讲的故事恰恰是资本爱听的。”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告诉记者,一方面,和府捞面将门店设在商场内,容易获取客流量和建设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较高的单品价格,使得毛利空间巨大。“只要不断扩张,就能获得更多投资,哪怕一直亏损,这也是新中式面馆的普遍玩法。”然而,面对不景气的消费大环境和不断涌入的新玩家,这种击鼓传花式的投资游戏还能玩多久没人知道,绝味食品便曾在2020年和 2021年先后减持和府餐饮部分股权,套现1.6亿元。
和府捞面不仅会给资本讲故事,同样有着令人惊诧的雄心壮志。所有接近和府捞面的人都会被李学林“开出2万家店”的宏伟目标所震惊,有供应商透露,在和府捞面如皋总部,他亲眼见过一个2万家店的标志立在办公楼出入口。对此,无论是供应商还是内部员工,都不看好,有中层干部表示:“一个公司应该有长远的目标,但 2万家确实有些脱离实际了,除非我们能达到肯德基那种体量,但现在(门店数)也就完成了2%。”
除了“开出2万家店”的远景目标,李学林也常常为和府捞面定下短期目标。今年5月,和府捞面官方公众号“和style”披露,2023年和府捞面将通过600家直营门店服务全国消费者,不过在 2018年,李学林给2023年定的目标还是1000家直营门店。此外,在年初召开的内部大会上,李学林还宣布,到2025年实现总收入80亿元的目标。但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两个目标都不切实际,“3年内营收要增长500%,对于一家成熟期的餐饮企业来讲完全不可能,同样,要在下半年再开 100多家门店,压力也很大。”
“如果加盟做不好的线家门店的目标,个人感觉不太可能。”和府捞面内部人士袁辉(化名)同样不看好这一目标。去年,李学林首次同意组建加盟部门,开发加盟店业务,但仅仅数月之后,该部门便被全部解散。目前官网仍有加盟咨询,其中单店加盟费4.88万元,预估投资在20万元以内,申请加盟人数为 103人。但袁辉透露:“最终加盟人数并不多,并且在一二线城市投资远不止这个数。”
在主业扩张受阻的同时,和府捞面也不断尝试孵化副品牌,包括“和府小面小酒”“和府火锅和她的面”“Pick Me”“阿兰家”“财神肉串”等等,但都收效甚微。以“和府小面小酒”为例,原计划2021年年底开50家门店,但目前仅在上海开出了 8家店,其中仅有4家仍在营业,部分门店已经改回和府捞面,有内部人士表示:“该品牌差不多要放弃了,可能会推出新品牌‘小面小串’。”
“第一次吃(和府捞面)是2015年在杭州旅游时,说实话还挺惊艳的,量大价格也不算贵。”泰兴消费者房哲此后几年都对和府捞面情有独钟,但提到近两年的和府捞面时不胜惋惜,“已经很久没吃了,现在是又贵还不干净。”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记者发现近期关于和府捞面的投诉达86条,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投诉“菜品中吃出异物”。同样,在外卖平台上,关于和府捞面的差评也不在少数,除了吃出苍蝇、头发、指甲等异物外,还有消费者晒出了店铺直接将食品合格证放在面条里的图片。此外,企查查显示,近几年如皋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发区分局 4次对和府捞面做出监督处罚。
而对于更多的消费者来说,和府捞面“很贵”。线下走访中,记者发现在和府捞面点一碗面价格通常在40元左右,而在某些有“拉面刺客”之称的新中式面馆内,这一价格可以购买包含面、小食和饮料在内的套餐。“我发现他们还偷工减料,先是蔬菜越来越少,要自己单点,后面又把大碗换成中碗。”房哲说:“这么贵、这么少,还不安全,已经没有底线可言了。”
“对于一家以直营门店为主的餐饮品牌来说,频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表明其内部管理可能较为混乱。”一位餐饮品牌管理者告诉记者。有消息称,2022年一年之内,和府捞面便有10位高管离职,同时也有大批员工离开。“公司里基本是董事长一个人说了算,几乎什么都要管。”袁辉说,“去年的高管离职潮是因为外部环境不好,导致全员降薪,本来就不算高,很多人受不了就走了。”
有离职员工表示,公司待遇向来不高,只按最低工资标准缴纳社保,频繁降薪肯定无法接受。因为频繁的人员流动,导致和府捞面的部分部门一度陷入混乱之中,“很多业务刚推进一半就换了高管,新来的领导又可能180度大转弯,导致下面人无所适从。”袁辉吐槽道,“有些新领导既无威望,也不懂专业知识,只能每天拉着团队开会,做的决策也不可能落地实施。”尽管在内部信中,李学林依旧充满自信,表示“未来的和府一定会成为让国人骄傲的民族品牌”,但内忧外患的和府捞面仍然面临种种不确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