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尊龙凯时官方网站梅纽因的AB面

  尊龙凯时梅纽因的A面是西欧古典音乐天才,B面是向东方寻找出路的旅人。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他的B面,这其实是这位20世纪小提琴大师最独特、对当代提琴演奏家们影响最深的一面。

  1917年出生的梅纽因对战争并不陌生,这让他更渴望用音乐弥合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裂痕。“二战”时及战后,梅纽因在美国、俄国、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巡演,在营房和医院中演奏,为亲历炮火与分离的城市和人民抹去伤痕。“我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我的小提琴、我的演奏、我排他的音乐世界终于在大众的层面上找到归属。”梅纽因在自传里写道。

  少年时,吉普赛人在露天酒馆的即兴表演就令梅纽因迷醉,他们不止一次狂欢合奏。此后,梅纽因又被小提琴、作曲家乔治·埃内斯库(George Enescu)的罗马尼亚音乐魔力吸引,并拜他为师。然而,最终引领他蹚出一条新路的,还是印度音乐。

  1951年,梅纽因在新西兰旅行时,偶然捡到了一本关于瑜伽的小册子。“我撞见了一把开启古老奥秘之门的钥匙,我甚至不知道我苦苦寻找的就是它。”次年,梅纽因在印度会见了当时的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并首次听到西塔琴大师拉维·香卡(Ravi Shankar)的演奏。梅纽因如丝路商人一般,在东方国度大开眼界,期冀着满载货物返回故乡。他促成了印度萨罗徳琴演奏家阿里·阿克巴尔·汗(Ali Akbar Khan)在纽约的演出,除了现场表演外,这次活动使得印度音乐第一次被录制成黑胶唱片,这是美国人接受印度音乐的开始,被认为是“印度音乐在西方的黎明”。

  香卡说:“我从未见过一位西方古典音乐家,对我们的音乐如此喜爱。” 1966年,梅纽因与香卡在巴斯音乐节的合作演出反响良好,次年,他们合作发行了名为《西方遇见东方》(West Meets East,1967)的唱片,一经发布便轰动乐坛,连续18周霸榜最畅销古典黑胶唱片,并一举拿下当年格莱美“最佳室内乐演奏奖”。这张专辑的A面包含在五声拉格“Gunkali”基础上创作的“Prabhati”;由两种基础拉格混合创作而成的“Puriya Kalyan”,以及在“Tilang”拉格基础上创作的“Swara Kakali”。

  唱片B面是西方作曲家的作品,梅纽因选择了埃内斯库的《a小调第三小提琴奏鸣曲》,这是继两首《罗马尼亚狂想曲》之后埃内斯库最受欢迎的作品。这部作品的罗马尼亚特色不是通过民歌营造的,而是着重对民族乐器的模仿,如钢琴部分中钦巴龙的影子(据传钦巴龙是因为丝绸之路传遍整个亚洲),小提琴通过人工泛音对排箫的模拟,以及以不同速度及幅度的颤音等创造了自己的罗马尼亚写作风格。如梅纽因所说,虽然这是一首最纯粹的奏鸣曲形式的西方作品,但它散发着罗马尼亚吉普赛小提琴家特有的狂想曲和即兴氛围,是即兴民间音乐演变为西方形式的作品。

  1967年底,在纽约联合国世界人权日的音乐会上,梅纽因与香卡合作演出了“Raga Piloo”,他们合作展现出的跨文化性质,符合联合国政治和人道主义目标的“和解”。这一次,他们通过电视屏幕将印度音乐带给全世界。

  梅纽因与香卡、阿拉·拉克哈(Alla Rakha)、卡马拉·查克拉瓦提(Kamala Chakravarty)三位印度国宝级演奏家席地而坐,音乐从西塔琴空弦呈现的拉格(raga)基本音阶开始,紧接着小提琴在G弦、A弦、D弦上再次强调了这一基本形式,这是印度音乐常用的开场方式:在琳琅满目的拉格与塔拉(tala)中搭建起音乐的坐标轴,在无限延长的轴线中做出千百种变化。香卡边演奏边赤脚打着节拍,小提琴与西塔琴轮流诉说。舞台一侧香炉中,一簇线香徐徐燃烧,澄净的质感,空气中尽是蒸腾弥漫的东方韵味。

  印度音乐中大量的微分音、旋律变化和相对概念下的节奏标准,对任何一双浸泡在西方古典音乐的耳朵都是颠覆性的。“Raga Piloo”中包含的技巧更是对演奏者的水准要求极高:见缝插针的滑音、在右手运弓与左手快速按弦的过程中完成跨越13个把位的换把,这对于从小忽略了基础训练的梅纽因来说更是困难。梅纽因坦言:“当我和拉维·香卡合作时,我必须事先练习我的‘台词’,与真正的即兴还隔了一层尊龙凯时官方网站。”

  在演出前的一次简短采访中,一位电视记者问两位音乐家,是否会有“真正的普世音乐”,两人的反应都很激烈,香卡说:“不,这是我们都没有做过的事情……”梅纽因则说:“那太可怕了!我们是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文明,所以可以表达不同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们是一样的,就不会这么有趣了。”

  与香卡合作的“Raga Piloo”在他们的专辑《西方遇见东方之二》(West Meets East,Volume 2,1968)中发行。梅纽因曾说:“印度音乐很早以前就能做到的复杂旋律和节奏,在20世纪的西方音乐中才初步形成,表现在巴托克和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中尊龙凯时官方网站。”这张专辑中,梅纽因选择了巴托克的《升c小调第一小提琴奏鸣曲》(1921)作为B面。作品的钢琴部分融入了加美兰的节奏特色,小提琴用五声性的旋律及附点节奏模仿匈牙利民歌;单根或两根空弦构成的双音,是风笛古老的呼唤。末乐章中,巴托克重现着匈牙利、罗马尼亚、鲁塞尼亚和北非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舞曲,小提琴点缀着拨奏,音乐在民间烟火中生动起来,象征着各民族人民手拉手的兄弟情谊。这首作品是梅纽因的最爱之一,他将它带到世界各地。

  作为与香卡合作的告别式,时隔九年的《西方遇见东方之三》(West Meets East,Volume 3,1976)中除了他与香卡的惯例合作,B面两首乐曲均由香卡创作,整张专辑是更纯粹的印度味。“遇见三部曲”之后,梅纽因对世界音乐的探索仍在蓬勃生长。1974年,时任国际音乐理事会(IMC)主席的梅纽因在致全体成员的信中提到了关于各国人民友谊、各国文化交流及审美价值相互欣赏的理想,并于次年将每年10月1日设立为国际音乐日。这不是梅纽因头脑发热的号召,更像是对他前半生的总结。对于梅纽因,他从未妄想征服异国音乐,他只是在音乐使者的征途中拾起了儿时的梦想。

  二百年前由意大利人带入印度的小提琴,在吸收了印度弓弦乐器萨朗吉的技巧和手法后尊龙凯时官方网站,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演奏方式:演奏者席地而坐,将琴置于胸前与右脚之间,更方便换把及演奏各类滑音。1986年,梅纽因邀请被称为“印度小提琴之神”的苏布兰玛尼亚(Lakshminarayana Subramani)在他的生日宴会上演奏。次年,两位音乐家又在联合国庆祝印度独立40周年的音乐会上演奏了苏布兰玛尼亚创作的《旅程》。

  《旅程》的拉格来自南印度古典音乐中的Mohanam。其构成音用西方音乐体系表示为C—D—E—G—A,是中国人最熟知的五声音阶。梅纽因虽然使用西方传统的肩持式,却在演奏纷繁的装饰音技巧时丝毫不逊。两把小提琴时而对答,时而呼应,最后在与鼓手们竞奏的高潮中,在同一拍戛然而止。这“以假乱真”的程度,恐怕印度音乐神闭上眼睛也会无法察觉吧。

  如今的小提琴明星依然走在梅纽因开辟的道路上。英国小提琴家霍普(Daniel Hope)录制了专辑《东方遇见西方》,除了梅纽因与香卡当年合奏过的“Swara Kakali”“Raga Piloo”之外,还有《茨冈》《罗马尼亚民间舞曲》《西班牙通俗组曲》等成功借用民间元素的古典名曲。摩尔多瓦裔小提琴家科帕钦斯卡娅(Patricia Kopatchinskaja)与香卡之女安努什卡·香卡(Anoushka Shankar)同台演出的“Raga Piloo”令人咋舌,“赤脚魔女”科帕钦斯卡娅以夸张的强弱处理、更轻盈的跳弓与香卡细腻的揉弦相得益彰。她们制造了一台时光机,把我们带回过去的梦里:燃烧的线香,自由的河流,高大的芒果树,美丽的落日和永远不会结束的童年游戏。

Copyright © 2014-2024 完美电竞 版权所有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