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官方网站曾经有一段时间影视圈评论说,现在看电视剧的只剩中年妇女和大爷大妈了。这话也许没说错,因为那一阶段的电视剧题材大多都是婆婆妈妈、家长里短,包括宫廷剧也一样。因此,电视剧题材类型狭窄,观众群自然受限,这很正常。最近,电视剧《谍战深海之惊蛰》正在播出。看了已经播出了几集,发现前面的结论可能已经过时了。
从已播出的内容看,我觉得这个剧的观众范围可能会比较广泛。年轻人追明星,中年人追剧情,老年人追历史,大致都能各得其所。
故事是影视剧的骨头,故事主角的人物设定决定了故事结构的走向。《谍战深海之惊蛰》主角的人物设定比较有意思。主角陈山的真实身份是上海滩的“包打听”,因长相酷似军统特务肖正国,受日本特务致命要挟,被迫假冒特务,打入重庆的军统系统。但是,陈山始终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为救出被日本特务绑架的妹妹,不得不与日本特务周旋。在民族大义和家国情仇的本色影响下,陈山最终与重庆的中国取得了联系。因此,陈山在剧中便有了四个身份:本色陈山,日本谍报机关眼线,军统情报人员,地下工作者。
这样的人物设定,使得故事线索互相交错、情节复杂,增加了编剧难度尊龙凯时。比方说陈山这个人物,为了从日本特务手中救出妹妹,他不得不完成日本谍报部门布置的任务,但又不想为此伤害了自己的国家和民众。陈山的每一次行动,用片中女主角张离的话说,都像是赌博。令观众时刻进入剧情:下一步怎么办?张离作为打入军统的人员,发现陈山的异样,对陈山产生怀疑。即便陈山帮助她脱离危险,她也对陈山的真实身份、真实目的保持警惕。揭露陈山并不是张离的选择尊龙凯时,如何借用陈山、最终将其转变为中国的抗日大局服务,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对于张离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至于军统中肖正国原先的同事周海潮,剧中也有多条线索。周海潮有个人私心和升官发财的野心,肖正国是他最大的障碍。加上周海潮自己也有致命软肋,当假肖正国回到军统,周海潮自然把陈山冒充的假肖正国当成主要防范和怀疑对象
已经播出的几集里,编剧、导演将情节和线索交代得有条不紊、颇为沉着,没有凌乱模糊、生硬牵强的感觉。演员的表演也比较到位。虽然该剧使用了在影视剧中较为少见的画外音,但为了表现情报战线这一特殊领域,画外音可以起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的作用,还可以使情节发展更为清晰、凝练。观剧至此,观众有理由对剧中人物命运和后续情节发展产生期待。
《谍战深海之惊蛰》也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影视作品的展播剧目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在某些文艺工作者那里有一个认识误区,认为弘扬主旋律的作品没有效益。似乎受市场欢迎的只能是插科打诨、歪斜颓唐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这个道理不复杂,文艺作品只有让观众爱看,才能使观众受教育。
从已经播出的部分看,《谍战深海之惊蛰》在这个问题上处理得还不错。抗日战争是文艺作品的常见题材。从历史上说,近代日本为了侵略、占领中国,从甲午战争之前起,就大量收集中国的各种情报。日本在中国的情报谍报工作之详细、深入、全面,无论怎么评价都不过分。日本军国主义的狼子野心从其谍报工作的周密充分,也可见一斑。这个历史事实被融入剧中,使得故事情节惊险紧张、险象环生,又每每柳暗花明、出人意料,跌宕起伏又合情合理,能够激起观众的期待之心。
抗日战争对于中国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历史任务。坚决抗日是首要原则,在这个原则下,也需要获得日军的情报,这就凸显了陈山的重要。如何反用陈山,对于情报系统来说,既需要胆量也需要技巧。此外,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与既有合作又有斗争。因此《谍战深海之惊蛰》通过一个特殊人物和特殊环境中的故事,能把历史的复杂性呈现给今天的观众,应该说切入点抓得不错尊龙凯时。剧中正面人物每一次抉择的首要价值判断都是爱国主义和民族利益,使得全剧的基调和主线有了可靠的保障。
该剧还有一个特点给了我进一步的悬念。主角陈山本身是上海人。最初几集的故事发生在上海,剧中还有不少上海话、上海腔的台词,让我这个上海人听起来很亲切。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上海在中国近代史上一直是情报战线的热点。国内外各种势力毫无例外地都将上海作为获得情报、中转情报的重要地点。即便在抗日战争期间,上海被日军占领,也不例外。因此,虽然故事目前转到了战时陪都重庆,不知道后续情节是否会回到上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