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老汉口尊龙凯时百年建筑里的潮流艺术节如何避免“百市一面”的尴尬现象?

  尊龙凯时其实从今年以来,各式新奇、有趣的市集、艺术节、书展便此起彼伏,相关的商家、品牌和个人都希望尽可能充分利用资源,逆势重启、恢复元气。

  尽管有种种不同的声音,武汉的艺术领域仍然在推陈出新,在“文化”和“创新”之间寻找平衡。

  更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将艺术节作为寻常的“休闲娱乐之地”,愿意花费时间和金钱在其中进行探索和消费。

  这也使得我不禁开始思考:当各种文艺创意活动疯狂涌入武汉,城市的在地性与新思潮,到底应该呈现出何种良性反应?

  这个五一小长假,我先是回了趟天津老家,路过意大利风情街时,偶然感受了一番正在街区里举办的艺术节。

  待了两天后返回武汉,发现武汉不但迎来了爆发式的旅游人群,也有一系列的艺术节展开幕。

  比如在三阳设计之都举办的首届火星潮流艺术节、武汉大悦城的落日书展·江汉文集,还有大智无界的第三届武汉艺术书展等,全都扎堆在五一举办,感觉一股艺术的浪潮瞬间涌入了大江大湖。

  今年初我还在感叹,国内的艺文生态逐渐向好发展,只是没想到这么快,艺术节就无孔不入,进入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从2月底到3月,九执青年艺术节、古德拉克青年艺术节在武汉掀起了不少的波澜;

  同在3月,在武汉会展中心举办的大学生艺术博览会,也同样给江城带来了许多美妙又新奇的艺术体验尊龙凯时。

  其中在博览会里吸了一波粉的火星潮流艺术特展,也被单独拿出来做了特别的呈现,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首届火星潮流艺术节。

  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武汉就出现了各种大大小小的艺术节、书展、市集,其中有武汉本土的IP,也有从其他城市过来的IP,可谓是百花齐放、各具特色。

  半差不差的展览形式,过度同质化的内容,不可避免地——去过三个以上艺术展的人就会发现,摊位所存在的雷同率过高,导致“去的不是一个艺术展,但仿佛逛的永远都一样”。

  所以颇为惊喜的是,也有像火星潮流艺术节这样的活动,努力玩了些不太一样的东西出来。

  除了增设更多的内容板块外,在筛选合作的艺术家、摊主的时候,也加大了有美术学院院校背景或艺术专业背景的入选比例。”

  火星潮流艺术节总统筹易梓翔明白,若只搭建消费者与艺术家、摊主之间的平台,并不生产内容,那么内容的同质化问题注定会出现。

  所以,妙用美术学院系统的教学和特立独行的创作理念,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百市一面”的同质化难题,也提升了艺术节的内容质量。

  众所周知,它的举办地是关注度很高的胜利街259号,也就是「三阳设计之都」,今年初开街时我曾专门实地探访过,当时我就在文章里写道——

  而是街巷烟火,是里份生活,是大江大湖滋养出来的英雄儿女,是首义之城敢为人先的精气神,是九省通衢处对八方来客的兼容并包……”

  这回因为艺术节再次来到这里,粗略地逛下来,发现它虽然同样也是以市集和展览的形式呈现,但却有带动人在整个街道里走动起来,摊位也不再是“格子铺”式的在同一空间里无趣地铺排开来。

  一路走过去,我并不太清楚下一个敞开的空间里会出现些什么。可能是手作、插画、布面丙烯作品,也有可能是来自英国、日本、美国的艺术家作品。

  从边逛边看的感受来看,火星潮流艺术节的丰富度和特色化,都已经超越了我的预期。

  艺术节总统筹易梓翔告诉我,本次火星潮流艺术节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潮流艺术与优秀历史建筑的结合。

  的确,老里份、老街区原本就是一个足够吸引人的IP尊龙凯时,更何况“三阳设计之都”的规划,本就保留了大片风格鲜明的西洋建筑。

  “我们在艺术节内容的筹备上,特意增设了国际潮流艺术家单元、放映单元、夜场音乐派对、公共艺术活动、涂鸦街等内容板块。”

  火星潮流艺术节,并不是单一的展览形式:可以去放映厅看一场电影,也可以去艺术展单元感受国际潮流,还可以等到晚上看一场音乐会。

  在这样有特色的老街区,他们也大胆地做出了尝试——在开幕前组织了一场大型的涂鸦派对。

  据说,有来自全国60余位涂鸦艺术家到现场进行创作,街头艺术与历史建筑的碰撞,构成了火星潮流艺术节现场最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沉浸式感受的途中,不断有热情的摊主充满活力地向观众介绍自己的作品。许多的摊位前,甚至附上了自己的社交平台二维码。

  耳边的声音也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其对传统建筑的运用并不太恰当,在传统的历史建筑里做先锋潮流的艺术,多少有些调性上的割裂。

  但也有人表示认可,觉得一味地因循守旧只会固步自封,不如敞开心胸去做,创造出新的武汉故事。

  我觉得每种观点都有各自的道理,但这也让我想起在艺术节现场看到的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有一位摊主收到了一张20元的现金,惊喜又兴奋地向朋友们炫耀,说她好久好久没收到现金了,而这张现金来自一位老奶奶。

  照理说在这样年轻潮流的领地,应该对老年人并不“友好”,但确实就是有“他/她们”买票进来了,并且还主动消费了。

  易梓翔觉得此次活动的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主办方和艺术家都对武汉这座城市充满着坚定的信心和期待:

  “武汉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必定伴随着文化艺术的齐头并进,在坐拥1300万人口,130万在校大学生的城市,对文化艺术生活的需求必定异常强烈。”

  这线个月前把古德拉克青年艺术节,从无锡带到武汉的创始人Lisa也跟我说过类似的话——

  因为几次到武汉感受都特别好,这座城市的江湖气和码头文化让人舒服,这座城市的百万大学生又让这里有着天然的吸收各种先锋文化的土壤。”

  更何况近年来大量的艺术节、书展、市集林立,一线城市同期开幕的活动多如牛毛,内容资源和获客的竞争都使得活动主办方不得不开拓新的城市版图。

  我已经感受到这片土地暗藏的潜力,而当人们走进艺术节,走进创意书展,也让在地文化有了更多的可讲性。

  就像「三阳设计之都」的发展也才刚刚开始尊龙凯时,怎么持续做好艺文活动?怎么真正做成武汉自己的品牌?怎么让老地方创造出新活力?怎么让老街区的魅力被更多人看到?

  原标题:《老汉口百年建筑里的潮流艺术节,如何避免“百市一面”的尴尬现象?》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Copyright © 2014-2024 完美电竞 版权所有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