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官方网站有些省份的人呢——比如我一山东淄博的朋友——就特爱吃馒头,一日三餐地吃不腻,决不肯轻易碰一口米饭。有些南方地区的人呢,不爱吃馍馍,若早餐让他们吃馍,就会气呼呼地问「咱家是揭不开锅了么?」
不光是爱吃面条,各个地方竟然都自成一派,汤面、浇面、拌面、烤面、蒸面、油炸面简直是各有千秋,这也算是「面面俱到」了。
我在武汉生活十多年,若问我什么面条最好吃,我只能暂且放下手中的热干面,说上几个我尝过且觉得好吃的面条。
首先就说说拌面。吃的最多就是沙县的香拌面,碱水面烫熟以后,覆上一层花生酱,滴入少许香油,再撒点葱花一拌,香味就着热气飘然而出。我还好加点辣酱,带点甜口,细品又比较辣。沙县的老板人往往都很和蔼,有时店里不忙,喜欢找食客聊两句家常,独特的口音和店里卫生情况一样让我舒服,走之前老板不忘说一句「您吃好了再来哈!」果真就会再去。
虽然扯面的功夫是需要日积月累的,但油泼辣子才是真正的关键。辣子铺在煮好的面上,葱蒜末都散匀,拿烧滚得冒烟的油一泼,像烧红的铁块淬火一样呲地一响,辣油也瞬间浸染了整碗面条。食客再端过来,三两下一拌,香得迫不急待地连着猛吸几口,好吃到嘴里烫起泡都浑然不觉,脑门硬生生逼出汗来。
去过北方的南方人譬如我,不得不都感慨万分,北方一碗面的分量真的是足足的,吸溜吃饱了,让我笑称犯困想上炕睡觉觉。
其实不然,小面指得是素面,相对于牛肉面、肥肠面、杂酱面等等。重庆小面基本上就是碱水面,加上麻油、酱油、香葱、姜水、碎花生和芽菜,虽然用料简单,但是学生、小白领、干体力活的农民工都爱吃上一碗,而我自己甚至要一口气吃两碗,才觉得过瘾。
也问过重庆的朋友由来,他解释说「小面不就是咱小人物吃的面嘛!」,细想一下倒也有几分意思。
话说小人物吃的面,就不得不提皇城下的老北京炸酱面。这可能是北京人一年四季都必不可少的食物,但我这样的外乡人,只有机会偶尔尝上一碗。因为正宗的炸酱面,用料实在是太讲究了,除了细心调制的炸酱,还得准备配菜,叫「菜码儿」,比如菠菜白菜黄瓜丝,尊龙凯时青豌豆甜玉米粒水萝卜等等,最后一定得就头蒜。
吃的是精雕细琢、细嚼慢咽,在五颜六色之中透出一种就算是平头百姓,也要吃出达官显贵局上的脸面,这是我在自家中难以复刻的美味。
要说「讲究」,其实厦门的沙茶面也并不差,只是没有那么声名远扬罢了。尊龙凯时我和厦门有不少渊源,头第一回去鼓浪屿,根本都没什么游客,自顾自地在岛上一住就是好几天。吃海蛎煎油腻得我反胃不止,全靠沙茶面续命。
沙茶面的汤头是最关键的,得用猪大骨、整只老母鸡以及鱼头等熬成鲜美浓汤,然后面条里沙茶不能少,再可以任意搭配猪肝、猪腰、大肠、鲜鱿鱼、豆腐干、海蛎、虾仁等等。厦门的海产品丰富又新鲜,简直好吃得放不下筷子,我都不想转头回鄂东南了。
这些面算是复杂的,对于武汉人来说最滋养的早晨食物,不过是一碗芝麻酱香肆意的热干面。
我从不和自称不爱吃热干面的人理论,我唯一能做的,只是等他来武汉时,暗中拿个蛇皮袋子一蒙,拐他去吃一碗我亲自拌好的热干面,尊龙凯时他定会趁热吃个痛快。真正好的热干面,用的不是那种将面条粘乎在一起分不开的芝麻酱,也早已抛弃往日沙粒般的口感,改良得更为绵软爽滑。
拿西红柿切块后用小火油煎成糊,再另起锅白水煮面,差不多煮透时加入番茄酱,面将将煮好后关火,迅速淋入搅拌好的鸡蛋液,撒上一点虾皮和黑胡椒,滴几滴香油,端到饭桌上折回厨房时,最担心的就是,来自家养爱猫的虎视眈眈。稀里哗啦地吃完面,简直是能够唤醒一整天的精神,这种吃法,真的让人可以忘却如影随形的漂泊感。
面已经不再是重头戏了,用小火「吨吨吨」地炖了六七个小时的排骨汤才是王道。湖北盛产的莲藕已经煮得透粉,筒子骨上的肉也将剥落而未落,此时汤面上浮着的一层油膜,轻轻地能吹皱,完全是排骨中的养分。然后另下一锅面,煮好后直接盛入汤中,加一点点盐和胡椒粉,除了葱花,别的再不要。
这时候简直就能在冬夜里唤醒内心的火炉,热在口腹暖在心田,没什么滋味比这更难忘,然后一起开黑打游戏,纵然外面是狂风骤雨侵袭,我自心安。
聊到这里,我蓦然想起远在乡下的奶奶。她等我回去探望时,就会用面粉亲自和面,在一张四角桌上揉面醒面,略带瘦小的身影不断与面在对话。拿半人多长的擀面杖,在桌上擀出一张桌那么大的面皮,然后折叠几次用刀切成条。下到水里之后,奶奶会取出我最爱的糍粑,是那种农村里特有的,放在水里封存的圆形块状糍粑,再让我去鸡窝里摸两个新鲜的土鸡蛋,敲开打在锅里,就着热锅盖上。
揭开锅之前,那缈缈炊烟早已是信号弹,让沉醉于读书的我,不知不觉被勾走到灶台面前揭开锅盖。抑扬顿挫地吃完一整碗面,意犹未尽时,奶奶总会笑眯眯地补充一句说「慢点吃,锅里还有呐!」